-
青舂追忆
已完结
作者:川端康成 阅览:624883
御木麻之介夏天5点起床,冬天7点起床。春秋天则取两者之间。40出了头,就开始感到身子有些发沉,大冷天6点起床也可以,只是生怕吵了女儿弥生和睡隔壁屋里的媳妇芳子,才控制着不早起。御木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得规规矩矩。上午是为自己,下午是为别人,晚上则是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上午的工作和学习,有时会拖到晚上;而为别人的事,有时要照顾对方的情况,延长到晚上的事也不是没有,但他尽可能空出晚上的时间。睡眠的时间算谁的呢,不好说;多少有些模棱两可,但失去与他人的联系,该算为是御木自己的时间吧。也许是为自己的最纯粹而贵重的时间。睡觉的时间,吃的东西不进来。从外界进来的只有呼吸到的空气。……
-
彩虹几度
已完结
作者:川端康成 阅览:622763
麻子看见琵琶湖对岸出现了彩虹。列车驶过彦根,奔驰在彦根与米原之间。时值岁暮,车厢里空荡荡的。彩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好像突然浮现在麻子隔窗眺望的湖水上空似的。麻子面前的一个男人也发现了彩虹,说:“小千惠子,小千惠子!彩虹,彩虹,瞧,出彩虹了!”边说边把婴儿抱向窗前。麻子从京都起就和这个男人对坐在四人座的座位上。男人带着婴儿,实际上是三个人。麻子靠窗坐着。男人坐在通道一侧的座位上,当列车驶过东山的隧道,男人便让婴儿躺在座位上,把膝盖当做枕头。
-
花的日记
已完结
作者:川端康成 阅览:619376
闪动在树梢上的阳光已与冬日的阳光大相径庭。天空是那么晴朗亮丽,恍若在庭院的对面便延展着一片湛蓝的大海。不知不觉之间,登门造访的已经是春天了,那种“似乎会捎来幸福的春天”。然而,今年的春天却恰恰相反,让人感到它明天就会把幸福一下子掳走似的……
-
而己集
已完结
作者:鲁迅 阅览:618910
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6年至1927年间所作杂文33篇及题辞1篇。《而已集》体现了鲁迅先生以及阶级论作为理论基础后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记录时代的眉目的进取精神和大无畏精神。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而已集》语言精炼,勾画典型形象,讽刺鞭辟入里。裘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著控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已完结
作者:米兰·昆德拉 阅览:618089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
且介亭杂文附集
已完结
作者:鲁迅 阅览:615595
《附集》的文章,收自《海燕》,《作家》,《现实文学》,《中流》等。《半夏小集》,《这也是生活》,《死》,《女吊》四篇,先生另外保存的,但都是这一年的文章,也就附在《末编》一起了。先生在《白莽作〈孩儿塔〉序》中说: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所以就不自量其浅陋,和排印,装订的草率,急于出版的罢。这里重承好几位朋友的帮助,使这集子能够迅速付印。又蒙内山先生给予便利,得以销行,谨当深深表示谢意的。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五日,许广平记。
-
中外历史
已完结
作者:佚名 阅览:613045
十万个为什么之中外历史
-
新摘星录
已完结
作者:沈从文 阅览:609671
路沟边有一丛小小蓝花,高原地坟头上特有的产物,在过去某一时,曾与她生命有过一种希奇的联合。她记起这种过去,摘了一小束花拿在手上。其时城边白杨树丛中,正有一只郭公鸟啼唤,声音低抑而闷人。雨季未来以前,城外荒地上遍地开的抱春花,花朵那么蓝,那么小巧完美,孤芳自赏似的自开自落。却有个好事人,每天必带露采来,把它聚成一小簇,当成她生命的装饰。礼物分量轻意义却不轻!数数日子,不知不觉已过了三个月。如今说来,这些人事好象除了在当事者心上还保留下一种印象,便已消失净尽别无剩余了!她因此把那一束蓝花捏得紧紧的,放在胸膛前贴着好一会。过去的,都让它成为过去!那么想着,且追想着先前一时说的散文和诗的意义,慢慢的进了城。
-
如蕤集
已完结
作者:沈从文 阅览:607310
她不能说是十分美丽,但眉眼却秀气不俗,气派又大方又尊贵。身体长得修短合度,所穿的衣服又非常称身,且正因为那点绿肥红瘦的暮春风度,使人在第一面后,就留下一个不易忘掉的良好印象。
-
戴家楼
已完结
作者:莫泊桑 阅览:607055
每天夜间11点光景,大家总到那地方去,简单得如同上咖啡馆似的。 他们在那地方碰头的一共有七八人,始终就是那么几个,然而都不是什么放浪之徒,却是体面的人,商人,市区的少壮派;他们来喝他们的修道院药酒,一面和那地方的姑娘们胡调一会儿,或者和女东家,大家所敬佩的“马丹”来恭恭敬敬谈点儿话。
-
麦田守望者
已完结
作者:J. D. 阅览:605292
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霍尔顿是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他有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对那些热衷于谈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看到墙上的下流字眼便愤愤擦去,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对妹妹菲芯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还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发出“救救孩子”般的呼声。 比尔.盖茨多次将《麦田守望者》列为自己最爱的小说。在一次与非盈利组织“成就协会”的采访中,他说道:“我直到13岁时才开始读《麦田守望者》,从那时开始我就一直说这是我最爱的一本书。” “这本书充满睿智。它承认年轻人有些迷茫,但对于事情也会变得很睿智,而且能看到成年人所看不到的东西。所以我一直很喜欢这本书。”
-
羊皮卷的启示
已完结
作者:奥格-曼狄诺 阅览:603797
《羊皮卷》犹如一炷明烛,照亮你的人生之路。影响全世界的伟大作品之一,被誉为“全球成功人士的启示录”、“超越自我极限的奇书。”被译成数十种语言,风靡全球,影响和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
小熊温尼·菩历险记
已完结
作者:艾伦·亚历山 阅览:603056
作家简介: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1882~1956),英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童话作家和儿童诗人。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1906年起就在英国老牌幽默杂志《笨拙》工作,写了大量幽默诗文,还曾把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改编成剧本《蛤蟆府的蛤蟆》,这个剧每年圣诞节英国都要上演。一生主要童话有《小熊温尼.菩》(1926),《菩角小屋》(1928)等;儿童诗集《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1924),《我们已经6岁了》(1927)等。轻喜剧《皮姆先生过去了》,《迈克尔和玛丽》;儿童剧《假象》。此外还有侦探小说《红房子的秘密》等。 小说中的主人公哈克对黑奴富有同情心,但又受到宗教的欺骗宣传和种族歧视思想的毒害,因此经常被一个“道德”难题所困扰,根据当时的法律,他应该帮助追捕逃亡在外的黑权,并把他送还给他的“主人”;但是在他心目中吉姆始终是一个人,而不是一样“东西”,是人就应该享受人的基本权利,如人身自由、温饱、正常的家庭生活等,哈克反复思索着这个问题,最后决心帮助吉姆逃走,哪怕是“下地狱”也义无返顾。 作者又把黑奴吉姆塑造成一个品德高尚、富有人格尊严的正面人物,他虽然没有文化,有时候十分“愚昧”、迷信,但是勇敢坚强,忠诚老实,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不甘心当奴隶,敢于反抗奴役,追求自由。汤姆负伤后,他又甘愿冒着失去刚获得的人身自由的危险,留下来照顾汤姆。作者热情地讴歌一个卑贱的黑奴的优秀品质,正是对种族主义者所鼓吹的“白人优越论”的严正批判,对鼓励种族歧视、美化蓄奴制的“文明”社会的公开挑战,在哈克和吉姆这两个人物身上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思想和民主思想的光辉,从而使这部作品的思想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gxT中国儿童资源网
-
一号街的幽灵猫
已完结
作者:木暮正夫 阅览:603054
当城里正在一幢又一幢推倒老房子、旧木楼的时候,如果你看过这本《一号街的幽灵猫》以后,会使你的内心深处悄然打开一个极秘密的想象空间——那就是关于幽灵!关于幽灵的聚集地!以及关于幽灵们还能到哪里去躲藏居住的神秘问题! 你对“幽灵”是否存在还吃不准?这没关系。书里的这个孩子竟然在一座“鬼屋”过了一夜!当他想象幽灵的时候,很恐怖呢——但是,当他与幽灵们接触的时候,他完全感到了“他们”是很可怜、很温情、很有意思的呢。正在全家认为这是一场梦游的那天上午,车子送来了一张“小人的书桌”;这孩子怔住了!只有他明白,这书桌曾出现在“哪里”……以及是“谁”送来的……
-
白痴
已完结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 阅览:601876
《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重返文坛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写于一八六七年秋至一八六九年一月。它揭露了资本主义残暴不仁,显示出作者高度的艺术才华。小说中一系列细节和场面所以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还因为富于象征性,对现实进行高度概括。娜斯塔西娅·菲里波芙娜把十万卢布扔进壁炉,全体来宾都屏息凝神地望着那熊熊的火焰怎样吞食这笔巨款,一个个眼睛充满血丝,心痛欲裂,恨不得一下子把它抓到自己手中。这个场面象征着对金钱蔑视和崇拜这两种势力的搏斗,写得十分精彩,在世界文学中也是少见的篇章。
-
千只鹤
已完结
作者:川端康成 阅览:594975
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作家创作的独特风格。同时,《千只鹤》也是一部十分复杂、非常容易引起歧义的小说。 如果仅仅从情节上来看的话,这部小说写的是不道德的乱伦。三谷菊治的父亲是个著名的茶道师匠,他生前与一位叫栗本近子的女人有染,后来又钟情于太田夫人,而且由于后者而疏远了前者,但前者仍出入于三谷家。在三谷先生去世四年之后的一天,在栗本近子举行的一次茶会上,太田夫人与菊治不期而遇,太田夫人思恋她的昔日情人三谷,竟移情于他的儿子菊治,菊治也接受了这一不道德的爱,在圆觉寺附近的一家旅馆过了一夜。后来太田夫人似乎出于负罪感的恐惧而自杀。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在代母谢罪和以后与菊治的接触中又成为母亲的分身,继续对菊治作了“奉献”。千加子原本要把她的一个女弟子雪子这位纯洁的处女介绍给菊治,后来雪子渺无踪影。最后只有那位左乳上长着巴掌大的黑痣而且长着毛成了中性人的栗本近子仍按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
-
小吉姆和他的大卷心菜
已完结
作者:迈恩德特·德 阅览:593339
有一个小男孩,他有一块自己的菜地,他那块菜地上竖着一个大木牌。这男孩子叫吉姆——吉姆·乔丹。他的名字在他这个木牌上写上了。大木牌是这样写的:吉姆·乔丹的菜地在这块地上竖起木牌,还在木牌上用大字写上他名字的,可不是吉姆自己。木牌上的字是他姐姐朱莉娅给写的。 这都是他姐姐出的主意。他姐姐又爱写字,又爱做木牌。她爱在木牌上写上黑的、红的大字。她在学校里做了这个木牌,是闹着玩儿给他做的。 吉姆的哥哥哈罗德看到朱莉娅做的这个木牌很喜欢。他跟朱莉娅不同,一向爱用锤子冬冬地敲,用锯子沙沙地锯,还丁丁冬冬地敲钉子。 朱莉娅写上字的木牌,哈罗德很快就给它做了一个框。木牌于是跟画框一模一样。哈罗德为了让这个木牌不怕风吹,不怕太阳晒,不怕雨打,还在它上面蒙上一块尼龙布。
-
第二十二条军规
已完结
作者:约瑟夫·海勒 阅览:592340
二战时期美国一个空军中队的故事。小说情节荒唐滑稽,人物性格反常无理,对战争和美国官僚权力制度进行了强烈的讽刺。这部小说被视为黑色幽默文学的经典作品,对20世纪世界文坛有着巨大的影响。
-
唐吉诃德
已完结
作者:塞万提斯 阅览:592271
《堂·吉诃德》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作者在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但实际上,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超过了作者的主观意图。在这将近一百万言的作品中,出现了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的整个社会,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侣、牧师、兵士、手艺工人、牧羊人、农民,不同阶级的男男女女约七百个人物,尖锐地、全面地批判了这一时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私有财产制度,使它成为一部“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
-
审判
已完结
作者:卡夫卡 阅览:592069
奥地利小说《审判》是卡夫卡最为著名的长篇小说,1925年出版,小说叙述主人公约瑟夫·K在30岁生日那天突然被捕,他自知无罪,找律师申诉,极力加以证明,然而一切努力均属徒劳,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他无罪,法院是藏污纳垢的肮脏地方,整个社会如同一张无形的法网笼罩着他,最后被杀死在采石场,这就是官僚制度下司法机构对他的“审判”。
-
九三年
已完结
作者:雨果 阅览:590062
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志愿兵红帽子营在搜索保王党叛军时,发现逃难的农妇和她所带的三个孩子,出于同情收留了他们。反动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潜回旺代统帅群龙无首的叛军,袭击了红帽子营,凶残地枪毙伤兵、俘虏和妇女,劫走三个孩子作为人质。朗德纳克侯爵的侄孙,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前贵族子爵郭文领导的共和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彻底粉碎了朗德纳克煽动五十万农民叛乱并勾引英国军队登陆的计划,打垮了叛军,最后把朗德纳克及其残匪围困在他祖传的城堡中。朗德纳克以三个孩子的生命为筹码负隅顽抗。城堡被攻破,他从暗道逃走,其副官欲放火烧死三个孩子。这时幸存的农妇赶到,痛哭哀号,使已逃出的朗德纳克动了恻隐之心,折返救出三个孩子,自己也被共和军逮捕。在他就要被送上断头台的前夕,郭文经过思想斗争私自放走了他。而郭文自己也被铁面无私的特派员,自己的老师西穆尔登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同时西穆尔登开枪自尽。
-
无知
已完结
作者:米兰·昆德拉 阅览:587013
人们不断地批评那些歪曲、重写、伪造自己的过去,或是扩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提另一事件的人;这样的批评是公正的,但如果在此之前不做一项更基本的批评,也就是对人的记忆本身的评批,它们就不具备重要性,因为人的记忆,可怜的记忆,真的能做些什么呢?它只能留住过去可怜的一小部分,没人知道为什么留住的恰恰是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神秘地进行,超越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兴趣。我们将无法理解人的生命,如果我们竭力排除下面这一最为明显的道理:事实存在时的原来模样已不复存在;它的还原是不可能的。
-
喧哗与騒动
已完结
作者:福克纳 阅览:585814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小说进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手游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爱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全通过这三下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女佣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小说大量动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
-
野草
已完结
作者:鲁迅 阅览:584316
《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选自《辞海》)同样,鲁迅自己曾经说过,自己一生的哲学都在《野草》里了。还叮嘱青年的读者说现在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思想是苦难的,但是可以学习其中一些写景的文章,比如《秋夜》,《雪》,《腊叶》。
-
木偶奇遇记
已完结
作者:科洛迪 阅览:581474
《木偶奇遇记》是科洛迪的代表作,发表于1880年。当仁慈木匠皮帕诺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位蓝色的天使赋予他最心爱的木偶皮诺曹生命,于是小木偶开始了他的冒险。如果他要成为真正的男孩,他必须通过勇气、忠心以及诚实的考验。在历险中,他因贪玩而逃学,因贪心而受骗,还因此变成了驴子。最后,他掉进一只大鲸鱼的腹中,意外与皮帕诺相逢……经过这次历险,皮诺曹终于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勤劳、善良,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孩。
-
虎雏
已完结
作者:沈从文 阅览:579486
沈从文的小说,无疑是现代文学宝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集选录了《医生》、《三三》、《黔小景》、《虎雏》等篇。在这些奇伟瑰丽、嗅得出泥味芳香的文字中,可以体验到他不断探索的创作历程,时隐时现的湘西风情,但最惹人注意的还是那颗飘渺、孤寂的灵魂。
-
面纱
已完结
作者:毛姆 阅览:577125
容貌娇美而又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凯蒂,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她离开了上世纪20年代伦敦浮华而空虚的社交圈,随瓦尔特远赴神秘的东方殖民地———香港。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凯蒂开始悄悄与令她芳心摇动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瓦尔特发现妻子的不忠后,孤注一掷,开始了他奇特而可怕的报复计划:凯蒂必须随他前往遥远的中国内地,去平息一场正值疯狂流行的霍乱瘟疫。在异国美丽却凶险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在英国家乡的舒适生活中无法想象和体验的情感波澜……在爱情、背叛与死亡的漩涡中挣扎的凯蒂,亲历了幻想破灭与生死离别之后,终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从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长之路。
-
苏菲的世界
已完结
作者:乔斯坦·贾德 阅览:576934
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乔斯坦·贾德作品集
-
黑暗中的数字
已完结
作者:卡尔维诺 阅览:573221
这本优美的选集收录了一些才气横溢的小说,寓言和“不可能的访谈”,它的出版是一个重要的文学事件,进一步巩固了卡尔维诺作为一个二十世纪必不可少的作家的地位。在一幢房子烧焦的废墟里发现一张“可恶契约”的清单,里面还有四具尸体,一个计算机程序员决定去找出谁列了这张恐怖的清单,但他自己也不知不觉陷入了这个致命阴谋。一个旅行者遇到了一架为了达到平等主义而造出来的全新的机器:它用来在任期结束的时候砍去国家官员的头。一个3万5千岁的尼安德特人从杜塞尔多夫城外的美丽的尼安德山谷来到现代社会,一个访问者要求他证实他之所以能活这么久,仅仅是因为他渴望成名。传奇风流高手卡萨诺瓦讲述一个逃跑者的故事:那个将她的每一个部分--精神上的或者其他方面--都贡献出来的女人,是否事实上是在使用一种狡猾的策略来逃避追捕?
-
华盖集
已完结
作者:鲁迅 阅览:570952
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5年间所作杂文31篇及题记和后记各1篇。《华盖集》与封建主义和洋奴买办文化思想作斗争,锋芒所指,已从广泛的社会批评转到激烈的政治斗争。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就毫无忌惮加以批评……《华盖集》语言凝炼精悍,勾画典型形象,讽刺深刻而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