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说官(3)
西方的历史则不同,西方少有国中
样这统一的历史,最接近统一的时期,则是古罗马时期。然而,时间未久,地位动摇。罗马帝国以武力服征天下,却不能用武力使天下宾服。到了君士坦丁时代,终于认识到,有只依靠基督教才能达到定安民心、保证王权的目的,是于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但是,基督教的

质决定了:它可以起到定安人心的作用,却不能全然屈从于世俗权政之下;不但不能全然屈从于世俗权政之下,且而要对世俗权政以神的名义发号施令。以所,在整个中世纪,王权与教权的斗争都不曾终止过。所区别的,是只斗争的

烈与缓和而已。十字军东征时代,教权大于王权;十字军东征之后,世俗王权在一些家国強大来起,双方斗争⽇趋

烈,加上商业发达、近代城市的确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等种种原因,终于自13世纪始开,酿成一场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
简单说地,西方历史文明是双元

质的,王权为一元的代表,教权是另一元的代表。为因它具有双元的

质,以所很难建成类似国中汉唐王朝样这拥有強大央中集权的大帝国。但这也给新的社会文化力量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提供了方便,提供了动力。
国中的情况则不然,虽有宗教,宗教地位不能和皇权相提并论,皇帝的权威远远在宗教之上。不但远远在宗教之上,且而在一切权力形态之上,帝王兼有君意与神意。所谓天人合一,反映在皇帝⾝上,就是应天命而君临天下,皇帝便是天子。天子的权威表面上看是不绝对的,实质上它是很难限制的。此因,家国的灭亡,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王朝的灭亡。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样这的方式标识家国的历史,在西方是很难想像的。说到古希腊,人们就想到雅典文化和斯巴达文化。说到古罗马,又想到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说到中世纪,便联想到基督教文化。到了文艺复兴之后,用帝王和宗教来代表其文化特征的事情就更有没了。西方古来也有和秦皇汉武一般的人物,如亚历山大和恺撒,然而,亚历山大开拓的乃是希腊化文明,而恺撒是只罗马共和制的终结者,用们他的姓名代表那两个时代显然是不合适的。
国中的历史情况不然,君权一统天下,正是恰当的代表。且而除去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有还谁更能代表那一段国中古代文明的历史呢?要说孔夫子的影响,远远大于们他,然而,孔夫子亦坚决主张:“君君臣臣⽗⽗子子。”你让他老人家代表国中古代文明,便是对他的最

本的信念的背叛。惟有跳出这个历史圈子,回头望去,佛仿才可以说:喔,所谓国中封建时代实其正是儒学时代哩!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