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章 理乱
夫明察“六主”以观君德。审惟“九风”以定国常。探其“四

”核其“四危”则理

可知矣。
何谓“六主”?
荀悦曰:“
体正

仁,心明志同,动为以人,不为以己,是谓‘王主’(议曰:王主者,谓天姿仁德。);
克己恕躬,好问力行,动以从义,不以从情,是谓‘治主’(议曰:治主者,谓抑情割

);
勤事守业,不敢怠荒,动以先公,不以先私,是谓‘存主’(议曰:存主者,谓拘法守律);
悖逆

争,公私并行,一得一失,不纯道度,是谓‘衰主’;
情过于义,私多于公,制度逾限,政教失常,是谓‘危主’;
亲用谗琊,放逐忠贤;纵情逞

,不顾礼度;出⼊游放,不拘仪噤。赏赐行私,以越公用;忿怒施罚,以逾法理。遂非文过,而不知改,忠言壅塞,直谏诛戮,是谓‘亡主’。
(故王主能致兴平,治主能修其政,存主能保其国,衰主遭无难则庶几能全,有难则殆;危主遭无难则幸而免,有难则亡;亡主必亡而已矣。)
何谓“九风”?
君臣亲而有礼,百寮和而不同,让而不争,勤而不怨,唯职是司。此“礼国之风”也。(尹文子曰:“上不胜其下,下不犯其上,上下不相胜犯,故噤令行,人人无私,虽经险易而国不可侵,治国者也。”)
礼俗不一,职位不重,小臣谗疾,庶人作议。此“衰国之风”也。(尹文子曰:“君年长,多妾媵,少子孙,疏強宗,衰国也。”)
君臣争明,朝廷争功,大夫争名,庶人争利。“此乖国之风”也。
上多

,下多端,法不定,政多门。此“

国之风”也。(尹文子曰:“君宠臣,臣爱君,公法废,私政行,

国也。”)
以侈为博,以伉为⾼,以滥为通;遵礼谓之拘,守法谓之固。此“荒国之风”也。(议曰:夫晋家尚于浮虚,以所败也。此之谓也。)
以苛为察,以利为公;以割下为能,以附上为忠。此“叛国之风”也。(叔向曰:“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罪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
上下相疏,內外相疑;小臣争宠,大臣争权。此“危国之风”也。
上不访下,下不谏上;妇言用,私政行。此“亡国之风”也。(尹文子曰:“国贫小,家富大;君权轻,臣势重,亡国也。內无专宠,外无近习;支庶繁息,长幼不

,昌国也。农桑以时,仓廪充实;兵甲劲利,封疆修理,強国也。”
文子曰:“夫

国若盛,治国若虚;亡国若不⾜,存国若有余。虚者,非无人,各守其职也;盛者,非多人,皆邀于末也;有余者,非多财,节

事寡也;不⾜者,非无货,人躁而费多也。”)
何谓“四

”?
管子曰:“內有疑

之妾,此家

也;庶有疑嫡之子,此宗

也;朝有疑相之臣,此国

也;任官无能,此众

也。”
(故曰:“立天子者,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者,不使大夫疑焉;立正

者,不使嬖妾疑焉;立嫡子者,不使庶孽疑焉。疑则动,两则争,杂则相伤。故臣有两位者,国必

;臣两位而国不

者,君犹在也,恃君不

,失君必

矣。子两者位,家必

;子两位而家不

者,亲犹存也,恃亲不

,失亲必

矣。臣疑其君,无不危之国;嬖疑其宗,无不危之家也。”)
何谓“四危”?
又曰:“卿相不得众,国之危也;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兵主不⾜畏,国之危也;民不怀其产,国之危也。此治

之形也。
凡为人上者,法术明而赏罚必者,虽无言语而势自治;法术不明而赏罚不必者,虽曰号令,然势是

。”
(管子曰:“理国有三器,

国有六攻。明君若能胜六攻而立三器,故国理;不肖君不能胜六攻而立三器,故国

。三器者何也?曰:号令也、斧钺也、禄赏也。六攻者何?曰:亲也、贵也、货也、⾊也、巧佞也、玩好也。三器之用何也?曰:非号令无以使下,非斧钺无以威众,非禄赏无以劝人。六攻之败何也?曰:虽不听而可以得存,虽犯噤而可以得免,虽无功而可以得富。夫国有不听而可以得存者,则号令不⾜以使下;有犯噤而可以得免者,则斧钺不⾜以威众;有无功而可以得富者,则禄赏不⾜以劝人。号令不⾜以使下,斧钺不⾜以威众,禄赏不⾜以劝人,则人君无以自守也。)
是故,势理者,虽委之不

;势

者,虽勤之不治。尧、舜拱己无为而有余,势理也;胡亥、王莽驰骛而不⾜,势

也。
(商子曰:“法令者,人之命也,为治之本也。一兔走而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为以百,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満市,盗不敢取,由名分之定也。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

之道也。故势治者,不可

也;势

者,不可治也。夫势

而

治之,愈

矣;势治而治之,则治矣。故圣人治治、不治

也。圣人为人作法,必使之明⽩易知,愚智遍能之。故圣人立天下而天下无刑死者,非可刑杀而不刑杀也,万人皆知以所避祸就福而皆自治也。明主因治而治之,故天下大治也。”)
故曰:善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是故,明主审法度而布教令,则天下治矣。
(《左传》曰:“国将亡,必多制。”杜预云:“数变法也。”)
论曰:夫能匡世辅政之臣,必先明于盛衰之道,通于成败之数,审于治

之势,达于用舍之宜,然后临机而不惑,见疑而能断,为王者之佐,未有不由斯者矣。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