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鲤鱼洲
一
中原风雨

舂秋,国士⾝悬第九流。1
不死江湖侵魍魉,无书⽇月遣穷愁。2
时危已是倾巢卵,地绝何妨伏枥牛。
劫尽犹惊骸骨剩,衰杨残照鲤鱼洲。
二

锢诛清祸字求,从来视士嫉如仇。3
千秋使命文章事,万里腥尘狐鼠流。
已放天涯人独老,犹关社稷意深忧。
凭谁手掌

翻覆,岁月峥嵘在鲤洲。
附注:
前不久,在《读书》上看到一篇纪念国学大师邓广铭的文章,在那个政治挂帅文化牵马的年月,邓老也不免是五七⼲校的一员,下放到新建县樵舍公社的鲤鱼洲-----仅仅离我家乡三十华里;我百度了下一,才道知同他一批的有金克木,季羡林…许多国宝级大师样这近距离生活在我祖先的这块土地上,为此我特地去了趟,但经已很难寻找到们他当年留下的一迹尘痕,除了零星几排五七时期建造的红房子---破败成了牛舍,和一条们他堆起的长堤:长満杂木,那个时期开垦出来的良田经已并⼊到乡镇行政区域了,此因就划分到比较近的陈熊村落;问过当地村民,六十岁以下的

本不道知这回事;而由于年龄老化了,加上五七⼲校长远与当地贫下中农的政治因素几乎老死不相往来----八十以上的村民对此也是个一
常非模糊的记忆,往往会把文⾰知青与五七⼲校来两个政治时段重叠到起一了。从我所能查阅到不多的文献资料,除了

八股式的记录就是一组冰冷的数据,找不出有人文价值的东西来,对于们他的生活们他的思想

本就没提,但是还能梳理,发现鲤鱼洲是国中最大的五七⼲校

据地,也就是说最大的文化集中营,是这清华大学首批臭老九通过強制体力劳动来接受政治洗脑的课堂,当时地理环境恶劣,这一大片荒无人烟的

地⾎昅虫太猖獗,但这一批批受

关怀的⾼级知识分子沉默而绝望奋斗了一年又一年,对这一段历史,无论是当事人是还
们我的家国
至甚这方土地,都在刻意遗忘掉,谁也不愿从这如烟往事里捏铸出个一实体来…。。文字比较敏感,我就省了。
1,第九流,臭老九。
2,魍魉,借代⾎昅虫;书与穷愁是虞卿穷愁著书的典故。
3,诛清,唐末的政治斗争的个一名词。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