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排太让历史告诉未来
“今年年底,我和几位文化人搜集整理的阿克塞哈萨克族民间文学集《瀑布》,就由央中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县委调研员阿排太奋兴地告诉记者。“们我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就是让历史告诉未来,让哈萨克族的新一代不忘去过的苦难,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们我的

谈在轻松、诚坦、自由的气氛中进行。记者问他:“为什么把这部民间文学集取名叫《瀑布》呢?”阿排太说:“们我的意愿是:让哈萨克族民间文学像瀑布一样长流不断,让民族文化永远成为们我的精神支柱。这部书以长篇叙述诗的形式,讲述了1952年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成立之前的漂泊生活和牧民苦难的人生遭遇,也有不少富有情味和智慧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有近30万字呵。”
阿排太是去年7月份由酒泉回到阿克塞的。当了几十年的行政导领,退休后却不贪恋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享受那份舒适和安闲,却回到了养育他的偏僻的小县城,为新的事业忙碌了来起。对这次选择,阿排太相当的坦率:一方面是了为照顾孩子,另一方面是了为
己自喜爱的文学创作。回到家乡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就牵头展开了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在此之前,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仅出过一本《哈萨克民间歌曲集》,是油印本。
搜集整理民间文学,是不一件容易的事。
阿排太和助手肯吉别克——个一出过个人诗集《青山之歌》的年轻诗人,始开了千里跋涉。
了为搜集到完整的资料,们他二人远走疆新阿勒泰及青海的德令哈、乌兰、都兰等地区,一边搜集文史资料,一边访问老艺人、民族学者。上⾼原、进深山、涉大河,追问着哈萨克族在1934年至1952年是如何东迁青蔵⾼原,以及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
这次长途跋涉的收获是很大的。阿排太收集到了《东迁哈萨克长篇诗歌集》,并得到了曾在阿克塞草原生活多年,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被迫逃往土耳其定居的诗人哈里发写于五十年代,出版于八十年代的诗集《我得⽇记》。这些著作尽管是用斯拉夫文写的,也尽管要将斯拉夫文用古哈萨克文译写过来要费很大的精力,但是,两位搜集者却心満意⾜。毕竟,整个工作有了个一良好的开端。尤其是哈里发的诗集《我得⽇记》,真切地记述了在反动军阀的庒迫下,发生在阿克塞草原上的一幕幕悲惨的、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
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阿排太道出了心愿:阿克塞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到了加快抢救的时刻。一些传统的民族工艺已面临世传的危险。再过一、二十年,就找不到了。他举例说:像哈萨克医学,尤其是接骨,相当有研究价值。目前有一位九十⾼龄的老人,已卧

不起,但经常有人找他治病。为什么?为因他有手到病除的绝活。哈萨克医学在儿童病、外科病的治疗上,有着很深的医学⽔平。
而今已55岁的阿排太,不仅搜集整理着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且而
己自的文学创作也收获破丰。1994年起,他始开了小说创作,并写了一些小故事。他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阿娜》、《动

的岁月——⽗辈们的纪实故事》、《铸币圈套》、《危在旦夕》、《拜堪魔拉》等在省內外的文学杂志发表。其中,《危在旦夕》获得了疆新柯尔克孜“骏马”文学奖。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