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下章
第十六章 他会是幸运的
 此次从长安出发的大军有十万人左右,数量庞大,带着大量的辎重粮草,又因为随军运送数以万计的手雷、炸药等火器,怕颠簸之下出现异常情况,行进速度非常的缓慢,一天行进才几十里。

 虽然贺兰之很快适应了这么慢的行军速度,但他还是很感慨,与后世时候机械化部队行进的速度相比,现在的行军速度可以用速来形容,太慢了,更不要说彼此间的联络全依靠人,要是前方有突发的军情,是很难做出及时的反应,快速驰援的。即使行进的大军遭受敌人的突袭,绵延近百里的人马要做出迅速的反应,会是件很难办到的事,这一点很让他担心。

 贺兰之现在是行军副大总管,全面协助裴行俭负责事儿,在青海道行军部中地位还处于阿史那道真之上,所负使命的重要程度让他时常为这些事担忧。

 行军途中如此,战事进行时候也是一样,虽然可以有一部或几部人马利用骑兵的快速机动能力急行突进,但要十几万人都达到这个速度,一天行进百多里甚至更多,那是不现实的,至少粮草是肯定跟不上。没有粮草物资的补充供应,如何能保证大军的战斗力?十多万人马需要的粮食物资是个天文数字,此次征战朝廷征用的民工数量远比军队人员多,是军队人员的好几倍,手扛肩挑,小车子推进,你想让他们跟上骑兵的行进速度,只能晚上做梦去。在青海一带就食于民也是不现实的,这一片土地上总共才多人少,即使将他们的牛养牲畜全部抢来,也不一定能足十多万大军所需。

 快速的突进只能在特定时候、特定情况下进行,而且还是部分人马。

 除战事保证方面让贺兰之担心外,他也在忧虑真正与吐蕃人干上时候,要如何发挥才能避免出错。他清楚,战事进行时,在战场上,大部时候都是一支兵马攻击一个方向,或者几路人马围攻一个目标,要达到后世那样几个方向的兵马协同作战更是天方夜谭,任何一方的军情都不可能及时传递到其他友军指挥官遥上,如此情况下,更是要考较领兵将领个人能力。

 领军将领的能力出众,在与敌人遭遇时候做出正确的应对,就有可能取得战事的胜利,反之就可能惨败,一路人马惨败还会累及友军,甚至整路大军都遭遇败绩,贺兰之期望他所领的人马,能在这场战争中有出色的表现,向自己证明穿越人就是有特殊能力的。

 因为有担忧,贺兰之多希望现在军中能有现代化的运输及信息传递工具,那样的话大唐军队的整体战力会有一个质的提高。但没有现代化的工业,这只是个幻想。没有现代化的工业,他的许多想法根本没有可能实现,但要实现现代的工业,依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更是天方夜谭。

 贺兰之相信,此战结束后,他会“发现”大唐军队中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他觉得此战结束后,他要向武则天提更多的建议。除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意外外,他还要用他后世所学的,对一些“现代”器物的了解,发明出类似火器的超时代东西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唐整体的生产力,特别是军事方面的。

 但现在不可能临时抱佛脚了,贺兰之也只能利用现有的条件,向武则天、裴行俭这样的人提一些现在的人没有意识到的,但他这个有着后世现代人意识的穿越人所知道的事儿。

 比如组建一支两马换骑的快速反应队伍,在备战事出现突发情况,能及时支援;及一些可以利用现在生产力条件制造出来的东西。战前他已经提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也是他非常得意的建议,向武则天提出了为战马装备“靴子”就是打造这个时代没有的马蹄铁,也就是马掌。

 贺兰之后世时候并没骑过马,但知道马蹄下面钉有保护马蹄之物,只不过刚来到这个时代时,他并没有把心思放到这方面去,因为他所骑的马大多时候都在城里及城郊较平坦的地方跑,不会硌伤马蹄,马蹄不会受伤自然就不会去想保护之物。直到这次战事将起之时,他和苏定方、裴行俭讨论战事,说到战场上战马的折损情况时候,苏定方和裴行俭感慨战争进行时候战马的折损太高,这场战役也要注意战马的补充,他才意识到这一点,马上向苏定方和裴行俭提了议。

 此议马上得到了苏定方和裴行俭的认可和赞赏,贺兰之也向武则天提了议,并得到认可,只不过后世时候贺兰之并没看到过马蹄铁是什么样子的,只能把这个提议告诉军器监的工匠们,最终这些聪明的工匠在战前一个月左右制作出能用的马掌,并在随后时候内,以朝廷的名义征召大量的工匠打造马掌,几乎是全民动员的阵势,贺兰之很多时候也为此事忙碌的。

 几十万匹战马需要的马掌数量差不多是天文数字,即使朝廷再严令下去,举全国之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打造出这么多,只能有选择姓地装备,先在最精锐的军队中装备,其他的部队在随后的时间内补充,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不过贺兰之也相信,相对强盛的大唐,国力更弱一点的吐蕃军队整体素质也不会高哪里去,装备更不要说,他所领的大唐军中还有火器这从来没在战场上过使用过的利器,他对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充了自信——

 青海道的大军保持着常规的速度往北进发,大军行进的序列如下:由右卫将军、乌海道行军总管李孝逸领一万五千人马作为前锋;裴行俭及贺兰之所领五万人马为中军;右领军大将军、乌海道行军总管李谨行的一万五千人马为左军;河源道行军总管、左卫中郎将李多祚,太子右卫副率、赤海道行军总管梁积寿所领两部共一万六千人为右军;阿史那道真所领剩余人马为后军,全部人马以绵延近百里的队列往北行进。

 几部人马这样的安排是裴行俭刻意而为的,虽然贺兰之作为行军副大总管,可以独领一军前进,但裴行俭依然令他与自己率军一道行进。在行军途中,裴行俭每天都和贺兰之商讨事情。对行军途中所要注意的一些事儿,如行军中队形队列、各部间距、如何联络、遇上突发事情如何处置、营地的选择、扎营休息时要注意的情况、如何布哨、巡探等重要事项,还有广阔草原地域环境下,如此多数量大军如何分散行进,与内地行进中的区别,等等,裴行俭都为贺兰之做了详细的现场讲解指导,让贺兰之对这些事有更进一步的认知。

 纸上得来终是浅,绝知此事要恭行,这一两年贺兰之虽然读了苏定方所传的李靖兵法,但书上写的东西要与实践相结合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慢慢摸索的,有裴行俭这个师兄言传身教,可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每次讨论将要进行的战事时,裴行俭都让贺兰之分别以主帅和主将的不同身份,对此战做出一些战略和战术方面决策,如何去安排处理行军过程中的这些事情,还有对所部的将领怎么样协调安排,如何布置所属各部,等等。贺兰之是行军副大总管,要是裴行俭这位大总管出意外,他就要全面负责起整支大军的所有事务,所有这些都是他需要掌握的。

 由他来但这个副大总管职,是有点不太合适,但事情已经如此了,贺兰之也只能尽量去适应。

 随着离前线的距离越来越近,战争也迫在眉睫,裴行俭也经常和贺兰之讨论这场即将开始的战争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作为主帅如何掌握分析敌情,如何做出决断,如何调遣各部,各部攻击的任务是什么,需要突击的目标位置,战斗如何开始,用哪一部先开始攻击,等等。

 所有的这些问题,裴行俭都仔细地问贺兰之的意见,并要贺兰之回答如此考虑的原因,再把他自己的想法也告诉贺兰之,分析探讨各自方案的利弊,及作战时会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要如何应对,这样的讲述让贺兰之受益匪浅,让贺兰之明白,作为帅和将,区别还是非常的大。

 贺兰之也是把他所有的想法都告诉了裴行俭,让裴行俭指正,裴行俭对贺兰之在许多方面独到的见解很是惊异,在称赞贺兰之考虑周全的同时,也对贺兰之在一些方面略免经验不足,或者说比较稚的布置作了指正,让贺兰之受益匪浅。

 裴行俭的言传身教,也让贺兰之非常的感动。他也希望能以亲自指挥一场战事的胜利,来证明自己不是只能纸上谈兵的赵括,裴行俭也期望着贺兰之能在此战中有特别出色的发挥。

 贺兰之不只希望自己能有战功立下,并期望手下的人员也都有战功斩获。此次出征,骆宾王、张柬之、狄仁杰都自请命出征,得到允许,被安排在贺兰之手下做事,担任行军主薄、参军之类的职务,要是贺兰之有巨大的战功立下了,手下的人员也能跟着分一杯羹。

 贺兰之相信,他会是幸运的,大唐军队也会是幸运的!

 大军从长安出发后,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行进,在二月中时候,抵达兰州… n6ZwW.cOm
上章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