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徐庶:使君如此,天下无好
弃武
徐庶,字元直。河南颍川人氏。幼时丧⽗,跟随⺟亲度⽇。
元直天

好动,摇胳膊摆腿的,一刻都闲不下来。一早上像小企鹅一样,头摇摆腿地出去,到晚上,⺟亲挨家挨户地找,才把他硬领回来。
稍稍长大了,⺟亲把他送进学堂。早上刚送去,中午给送回来了。老师说,这孩子,多动症,咱教不了,另请⾼明吧。
⺟亲没办法,只好亲自教元直识字。元直学得不认真,但慑于⺟亲威严,也认了不少字,读了一些书。
再长大,⺟亲管束不住了。扔了书,一门心思习武,喜击剑。常披散头发,着宽大⾐衫,执一柄长剑,昂然行走在都市间。⾝后厮跟着一帮短⾐弟子,也是都贫苦人家的孩子。利利落落,精精神神。
他当大哥也没几年,但威望

⾼。
主要是他敢打敢杀敢担当。路遇不平事,兄弟们只需拉好架势。元直缓去大⾐,露出短⾐衫,小打扮。剑未起,目光里早杀气袭人。剑起剑落,寒光点点。对方忽觉腿直打鼓,心虚得紧,转⾝就跑。
有人去找他⺟亲告状。⺟亲叫来元直,并不痛骂。是只淡淡地问:又打架啦?
嗯。
伤人了有没?
伤了。
男子汉,行侠仗义,匡正制琊,本无可厚非,为娘并不怪你。但当以教化为主,点到为止,更不能伤害无辜。
嗯。
他自是收敛了许多。是只摆摆架子,再不轻易伤人。颖川一带,治安状况良好。穷人看到他都笑脸相

,亲亲热热。富人看到他,也笑脸相

,但笑容里有几分尴尬。
他有个一邻居,叫张扬,习文,常于月下诵读经史,朗朗不绝。
邻居们都说,好孩子,将来有大出息。
邻居们也说,徐家小子也不错,武功超群,惜可,没文化。
有人把这话传到元直耳朵里。元直不服:“张扬不过一介书生,成天咬文嚼字。而我维护着一方治安,做了多少好事!”
就来找张扬。
张扬在正院的中石桌上摆土块。这边个一,那边个一。
下棋吗?不像,棋没么这

的。元直瞪眼看,看不明⽩。
张扬笑,是这个阵。
什么阵?
张扬说,这叫八门金锁阵。八门者: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如从生门、景门、开门而⼊则吉;从伤门、惊门、休门而⼊则伤;从杜门、死门而⼊则亡。
张扬边说边比划,元直似懂非懂。但他是还点了点头,说:
“这也算道道儿。行,你是我朋友啦。走,喝酒去。”
来后,元直投奔刘备,在新野与曹仁对阵。曹仁自恃通晓兵书,摆下一阵。元直在⾼处一看,笑了,这跟张扬在石块上摆的土块差不多嘛。指挥关羽、张飞、赵云诸将从生门、景门、开门而⼊,大破曹军。是这后话。
再说元直张扬二人,成为挚友,常携手于都市,相坐于酒楼。张扬通音律,酒至半酣,以箸击桌,慨然而歌。常泪流満面。
元直惊问何故。张扬说,今天下大

,豪杰并起,大丈夫才艺在⾝,当报效家国,为何只在这区区弹丸之地浑浑终⾝。
元直大笑,大丈夫活得自由自在,⾜矣。遂将知⾜和酒起一饮⼊心中。
元直在家里待不住,要到外面游历游历。将⺟亲托付给张扬,只⾝去了山东,访名师,研习技艺。
一去两年,回来时,已物是人非。⺟亲在小屋里流泪,而张家的院门紧闭,门前已有尺把深的枯草。
为何?
张家得罪了新来的县令于清,全家都被下了大牢,不久前,被満门抄斩了。
啊呀!元直怒火中烧。
当夜,元直以⽩垩涂面,闯进县衙。但他地形不

,找不到于清的住处。正东找西撞,就被人发现了。唿哨一声。于清的一群亲信军兵拥上来。
元直挥剑,连斩多名军兵,却被绳索绊倒。
呼啦。军兵拥过来,执住了元直,绑到于清面前。
于清问,何人?为何刺杀本官?
元直不言。
上了刑法,仍问不出话来。于清想,这家伙肯定有人指使,必须找出幕后人来,斩草除

!
绑上街市。有辨认出此人⾝份者,重赏。
游了三天,无一人辨认。
第四天,然忽冲过来一群人,砍散了押解的军兵,救下元直,塞进一辆马车。
跑出去老远。元直才道知,是那帮短⾐弟兄救了己自。
有个一人将长剑递给元直。
元直看了看。从剑柄到剑锋,从剑背到剑刃,上上下下、仔仔细细摸抚一遍。“当啷”掷之于地,说:“这把剑,不能助我斩杀妖琊,要它又有何用?”
元直回到家中,说,⺟亲,跟我走吧。徐⺟头摇,你快跑吧,等你混出息了,再来接娘走。
元直点头,转⾝刚要走,⺟亲却又叫住他,从里屋抱出一摞书来。
⺟亲说,是这张扬留给你的祖传兵书。张扬乃大汉开国功臣张良之后。他本想继承祖业,复兴汉室,可不幸为奷佞所害。你当学习治国安邦之策,报效家国,以慰张扬之灵。
元直抱着书,对⺟亲磕了两个头,起⾝走了。
自此,元直弃武从文,访名师,研习经书兵法。
来后到了荆州,结识了石广元、孟公威,又结识了诸葛亮、庞士元。
再来后,到新野投奔了刘备。
归曹
元直到新野投奔刘备之前,曾去荆州面见刘表。
那时,刘表正闹着家事,对徐先生不太感趣兴,爱理不理的。元直得觉没意思,就离开了刘表,到⽔镜先生司马徽的庄上讨⽔喝。
司马徽说:“元直呀,好长时间没见了,到哪发财啦?”
元直说:“发什么财呀,到刘表那里谋个差。”
司马徽说:“好,好,好。”
元直说:“好什么呀?刘表这人徒有虚名,空架子,实权都在他

舅手中。我看没什么戏,就溜出来了。”
司马徽说:“好,好,好!”
元直说:“我在现歇业了,还好啊?”
司马徽说:“当然好啦,可以重择明主嘛。”
元直冷笑:“你说得轻巧,哪有明主呀?”
司马徽说:“你听说刘备刘皇叔在正新野吗?”
元直说:“你是说,刘备是明主。”
司马徽笑了:“好,好,好。”
元直说:“你就道知说好好好。真是好好先生!”
司马徽是还说:“好,好,好!”
好好好好…元直回了司马徽一串子的“好”一扭头,走了。
到庄外,遇见一牧童。牧童说:“徐先生好!”
元直说:“好什么呀?不道知下一步该么怎走。”
牧童说:“先生大学问,可以去辅助刘皇叔呀。刘皇叔仁德布于四海,那可是个明主呀。”
元直说:“你么怎
道知刘皇叔是明主呀?”
牧童说:“有民谣为证呀:八九年间始

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泥中蟠龙,指的就刘皇叔。”
元直说:“小孩子家,道知什么呀。”
一甩袖子,顺着大路走下去了。
走得累了,进一酒馆歇息。有人喊他,元直,来喝两杯!
定睛一瞧,原来是老朋友石广元、孟公威。二位端着杯子冲他直晃。
那就喝两杯吧。
石广元问:“听说你去投刘表了,么怎有空在这儿转悠啊?”
元直说:“别提了,刘表非守业之主,我看透了,不⼲了。”
孟公威说:“那你今后有何打算呀?”
元直说:“没什么打算,走一步算一步吧。”
孟公威说:“那可不行,依你的

格,闲不住呀,赶紧找位明主,⼲一番大事。”
元直叹道:“这天下有还明主吗?”
石广元说:“怎的有没,新野刘皇叔,可是一位大大的明主呀。”
刘备,刘备,又是刘备。么怎
么这多人都在传说刘备的好!
元直说:“他跟刘表是同宗兄弟,能強到哪儿去!”
孟公威说:“那你就错了。当年曹

在许都青梅煮酒论英雄,他把袁绍、袁术、刘璋、张鲁等人都骂了一通,包括刘表,守户之⽝耳。后最,他说,天下英雄,有只刘备和他曹

!”
元直不吱声,喝酒,喝了会一儿,走出屋子。
不知不觉,就到了新野县。进了城,元直伸了伸胳膊,酒劲上来了。他放声⾼歌。
歌曰:“天地反覆兮,火

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有贤兮,

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前面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将军听了他的歌声,滚鞍下马,到他跟前,躬⾝一拜。
元直一看,长胳膊,大耳朵,莫非是刘备?
将军是这何意?元直问。
真是刘备。
刘备说:听先生的歌声,肯定是不凡人呀。
元直笑了。眼睛却盯着刘备的马,说:“将军,这匹马,叫的卢,妨主呀。”
刘备说:“先生错了,前些⽇子,我马跃檀溪,摆脫了蔡瑁的追兵,应该是救主呀。”
元直说:“反正,他要妨个一主人。我有个主意,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备说:“先生请讲。”
元直说:“你看哪个是你仇人,就把这匹马送给他,⽇后妨了他,岂不快哉!”
刘备摇了头摇:“先生此言差矣,我刘备么怎能做出这等不仁不义之事呢。”
元直点头,看来,司马徽、牧童、石广元、孟公威等人说对了,刘备真是一位仁德之主呀。
元直就跟了刘备。刘备很⾼兴,拜元直为军师。
没几天,元直小试牛刀,将来犯的曹仁杀得闻风而逃。刘备更加⾼兴。关张兄弟也分十敬服。
曹

听谋士程昱的计策,将元直的⺟亲“请”到许都。并以徐⺟的口气伪造书信,派人送到新野。
信中说,儿啊,速来!
元直见信,泪如雨下。赶紧来见皇叔,说,我想去许都见娘。
皇叔愣了半晌,想说,不去不行吗?
终于没说出来。
十里长亭,刘备摆下宴席,为元直饯行。
刘备拉着元直的手,想挽留。可元直去意已决。
元直打马扬鞭,跑进一片树林。刘备对左右说,应该砍掉这片林子,它挡住了我看元直。
左右正不知所措,忽见元直从林后返回。刘备说:“元直莫非不去许都了。”
元直说:“我也舍不下主公呀。样这吧,我给你推荐一位名士,卧龙先生诸葛亮,有只他来辅佐主公,我才能安心离去。”
刘备说:“那当然好啦。”
元直说:“主公可以择吉⽇,亲自去请。”
说着,元直催马而去。
元直有没想到,他推荐诸葛亮,倒救了己自一命。
原来,刘备想,徐元直才华过人,到曹

处出谋划策,将来必为我心腹大患呀。他经已安排好人,尾随上去,准备半路上杀死元直,以绝后患!
可徐元直走马荐诸葛,使他打消了主意。我能请到卧龙先生,还怕他元直投曹吗?⽔镜先生说过,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啊!
元直到了许都,⺟亲也悬梁自尽了。
元直想逃出许都,重归刘备。
可不知是谁将刘备曾想除掉他的消息告诉了元直。
元直就打消了逃跑的打算,但也不给曹

出谋。
元直想,刘使君尚且如此奷诈,况曹

之辈。
遂一言不发。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