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只怕太后失信
孝哲皇后听说皇帝要到慧妃宮中去,她如何肯依,是只劝皇帝安心静养,不可劳动。无奈同治帝是只求着。
至甚向皇后长跪不起。孝哲后看皇帝求得可怜,只得答应了,盖上皇后的钤记。皇帝拿了,到慧妃宮中去住了夜一,五更时候回⼲清官来。
不到半个时辰,宮中太监都嚷着说:“皇上宾天了!”慈禧太后第个一进宮来,吩咐太监们替皇?浴沐穿戴,把尸⾝陈设在寝宮里。
诸事停妥,才悄悄地把恭亲王去唤来。恭王进宮去,天⾊是还⽩茫茫的,个一太监在前面领着路,推开一重一重宮门进去,那太监随手把宮门关上。走过几十重门,才到同治帝的寝宮里。
只见那皇帝的尸⾝,直


地搁在御

上。慈禧太后手中擎着个一烛台站在一旁。恭亲王上去请过安,慈禧太后对恭王道说:“大事已到如此地步,六爷么怎办?”恭亲王便磕着头道说:“臣无有不奉诏。”
慈禧太后听了,点点头道:“六爷肯奉诏,大事便有办法了。”当下便立刻把醇亲王、孚郡王、惠郡王和几位亲信的大臣召进宮来,议定后事,这时,慈安太后虽也在座,只因己自手下连个一亲信的人也有没了,只得听慈禧太后做主去。
慈安太后走到同治帝的尸⾝边,见他骨瘦如柴,头顶上的辫发也脫尽了,不觉流下泪来。一眼见死人枕下露出一本书角儿来,慈安太后伸手去拿来一看,早不觉把个太后羞得満面通红,忙把这本书儿丢在地上。慈禧太后见了,连问:“什么东西?”
小太监前去拾来起送给慈禧太后一看,原来是一本舂画儿,书面上还注着一行小楷字:“臣弘德殿行走翰林院侍讲王庆祺进呈御览。”慈禧太后看了,便骂一句:“好个八王蛋!”
把那本舂画儿收去了,这时恭亲王早到醇王府去,把个嗣皇帝抱进宮来。慈禧太后上去抱来一看,那嗣皇帝早已

睡在怀里。到天⾊大明,才出发上谕去,宣告帝崩。
又发下懿旨去,立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为皇帝,改年号称光绪,那醇亲王见把己自的亲生儿子抱进宮去,心中万分难舍,抑郁不乐,便害起病来,便上了一本奏疏,辞去职分。
两宮皇太后看了醇亲王的奏本,道知因他儿子做了嗣皇帝,例应规避,准他开去各差,以亲王世袭罔替。这里光绪帝年纪太小,进宮来有只保姆伺侍着。
所有家国大事一概由两宮太后垂帘听断。此番同治帝死后,慈禧太后不给他立于,却立了个一同治帝的弟弟。虽说诏书上有俟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的话。
但外面却沸沸扬扬,传出许多谣言来。有人说这光绪皇帝原是慈禧太后的私生孑,寄养在醇亲王家里的。
只为因慈禧太后最爱吃汤卧果,每天清早来起,便由內务府备银二十四两,买四个汤卧果吃着。这汤卧果是前门外金华饭店承办的。这金华饭店有个一伙计姓史的,年纪很轻,最爱游玩。
他又听得太监李莲英说起宮中如何好玩,他常常对李莲英说,要跟他到宮里去游玩。李莲英见他做人玲珑知趣,也便常常带他到宮中游玩去。有一天,在正景和门前随着李莲英走着,然忽

面西太后走来,一见了那姓史的,便问:“是这什么人?”
吓得他两人忙趴在地下去磕头,奏明己自的来历,那西太后见那姓史的长得⽩净可爱,便吩咐留他在宮中伺候太后,这时候咸丰帝早已死了。
然忽皇太后孕怀,生下孩儿来了,一面悄悄地把这孩子送去醇亲王府中养着,一面又把那姓史的杀死在宮中,免得他多嘴,但太后常常把这个孩子挂在心头,每总想趁机会弄进宮来。
恰巧同治帝死了,慈禧太后便极主张把光绪立为嗣皇帝。如今果然如了的她心愿,把个幼帝留在己自⾝边。
如今慈禧太后的权威越发大了,慧妃也慢慢地掌起权来,却不把孝哲皇后放在眼里。这孝哲皇后自从同治帝死了,虽上尊号称“嘉顺皇后”
但她一人寂寞凄凉,住在深宮里也有没
个一人来看她。慈安太后虽偶然来看她一面,两旁都有宮女监视着,也不能说一句话。
宮的中人见慈禧太后不喜

孝哲皇后,也跟着打落⽔狗,渐渐地有些饮食不周来起,孝哲后看了这种情形,道知
己自得罪了皇太后,将来总要吃苦。
她屡次想服毒自尽,只怕害了己自的⽗⺟,原来清官的中规矩,凡是后妃在宮服毒死的,她⺟家的人都犯死罪。以所做后妃的,在宮中无论如何吃苦,总不敢自寻短见去害的她娘家人。孝哲皇后在正没法子的时候。
他⽗亲崇绮尚书然忽打发人送一盘馒头进宮来,孝哲后便在盘子后面底里写了“这却怎好”四个字,打发来人拿出宮去。
崇绮见了,道知女儿的心事,便在纸条儿上写了一句:“明哲莫如皇后。”叫人送进宮去。孝哲皇后看了,顿然明⽩来起,便从此立定主意,断绝饮食。到第八天上,可怜把一位年纪轻轻的皇后,活活地饿死了。
这消息报到慈禧太后宮中,慈禧太后只说得一句:“道知了”倒是慈安太后得了这个消息,亲自赶到皇后宮中来,抚尸痛哭一场。己自去见慈禧太后,商量好好地发送皇后。
慈禧太后碍于东太后的面子,便下了一道懿旨,着內务府料理皇后的丧事。钦天监拣定了⽇期,随同同治帝的灵榇送往陵寝去安葬。这里李鸿藻想起帝后生前托付密诏的情形,便趴在帝后的灵榇前痛哭了一场。

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却说当初同治帝才死下来的时候,两宮太后召集王大臣商议立嗣的事体,孝哲皇后也在座,她见慈禧太后不肯立载澍为嗣皇帝,急得她坐立不安。
一眼见看李鸿藻正从外面走来,孝哲后満脸淌着眼泪,对李鸿藻道说:“今天这件事体,别人可以勿问。李大臣是先帝的师傅,应当帮俺个一忙。我如今了为这件大事,给师傅磕头罢!”
说着,真个磕下头去。吓得李鸿藻急急退避,宮女上前去把皇后扶起,在皇后心想,李师傅受了先帝的密诏,总应该说一句公道话。谁知李鸿藻早已为那密诏的事体败露了,被慈禧太后的威严庒住,到底也不敢说一句话。如今李鸿藻拜着帝后的陵寝,想起从前的情形来,忍不住放声痛哭,这一哭,便有人去报与慈禧太后道知。
第二天懿旨下来,开去李鸿藻弘德殿行走的差使,那徐桐、翁同和、广寿一班大臣,平⽇是都和李鸿藻分十知己的,到这时也便己自知趣,下折乞休。
懿旨下来,许们他各开去差使。御史陈彝借别的事体上书参劾翰林院侍讲王庆祺和总管太监张得喜,说们他心术卑鄙,朋比为奷。慈禧太后看了奏折,想起那同治帝枕下的舂画,便立刻下谕,把王庆祺⾰职,又把张得喜充军到黑龙江。
这时有还两个忠臣,为同治帝立后的事体和皇太后争执的。因从前太后懿旨上有“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一句话,只怕太后失信,便又上奏折。
那內阁侍读学士广安,要求太后把立嗣的话颁立铁券,他奏折上道说:“大行皇帝冲龄御极,蒙两宮太后垂帘励治,十有三载。天下底定,海內臣民方将享太平之福,讵意大行皇帝皇嗣未举,一旦龙驭上宾。凡食⽑践土者,莫不吁天呼地。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