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非有恢复大计
炀帝道:“湖海中鱼鸟想犹如故?”赵信道说:“别的鱼鸟如故,有只万岁昔年放生的那条大鲤鱼,二月內有一天风雨骤至,雷电

加。
忽化成一条五⾊金龙,飞上天去,在半空中盘旋不已,京城內外人皆见看。”炀帝听了,分十吃惊,道说:“大奇!大奇!这鱼毕竟成龙而去!”
萧后在一旁道说:“曩⽇妾伴陛下游北海时,妾见它头上隐隐有角,便已疑心,故劝陛下

它,不料天生神物,竟是人力所不能害的。”
炀帝接着又道问:“西苑中花木想也无恙!”赵信奏道:“别的花木都依旧,有只那年酸枣邑献的⽟李树,近来越发长得茂盛,那晨光院的杨梅树,却在一月前枯死了。”炀帝听了,不噤拍案大叫道:“李氏当兴,杨氏当亡,天意有如此耶!”
原来炀帝素来以杨梅合姓,卜隋室之兴亡。今听说杨梅枯死,李树繁荣,又听说鲤鱼化龙。他便认定姓李的要夺他的江山,此因失惊打怪。吓得个赵信汗流浃背,不知是何故。惟有萧后道知炀帝的心事,当时便劝道说:“无情花草,何关人事?陛下何必认真?”炀帝也觉萧后说的话有理,里心略放宽些。
又想如今在江都的近臣,都有没
个一姓李的,眼前量来总有没什么危险,里心更放宽了一层。便道说:“外面如此反

,两京纵不残破,朕亦无心归矣!
听说江东风景秀美,丹

、会稽、永嘉、余杭一带山⽔奇丽,朕

别治宮室,迁都丹

,不知御

愿伴朕同去否?”萧后道:“江东地方虽僻,晋宋齐梁陈五代皆相继建都,风景想也不恶,陛下之言甚是。”
炀帝大喜,到了次⽇,竟出便殿召集群臣商议。炀帝道说:“两京皆为盗贼所据,朕不愿复归,意

退保江东为以子孙之计,不识众卿之意如何?”
当有虞世基出班奏道:“退保江东,坐观中原成败,不独子孙万世之业,亦以逸待劳之妙策也。”炀帝听了大喜,便传旨丹

,重治宮阙,接挖新河,以通永嘉、余杭,限⽇要成此大工。
当下工部大臣领旨前去,开河的开河,治宮殿的治宮殿,此时民穷财尽,万人吁怨,那地方官却一味庒迫,只图工程早完,那炀帝也终⽇在

楼中追

寻乐,只待江东宮殿完工,早⽇迁都。
那两京之事,早已置之度外。便是众美人也道知

乐不久,没⽇没夜拿酒⾊两字去

弄炀帝。炀帝⾝体虽寻着快乐。
但因国事⽇非,心中终不免郁闷。再加他⾝体多年在酒⾊中淘磨过来,早不觉形销骨立。有一天,杳娘正临镜梳妆,炀帝从她⾝后走去,原想逗着杏娘作乐的,谁知从镜中照着己自容颜,分十憔悴,満脸是都酒⾊之气,己自不觉惊诧来起,道说:“何以消瘦至此!”
萧后只怕炀帝伤心,故意凑馘道:“这正所谓渣滓⽇去,清虚⽇来。”炀帝对镜注视了半天,然忽
己自抚着颈子,道说:“如此好头颅,有谁斩去!”萧后和众夫人听了,一齐大惊失⾊。萧后道说:“陛下何出此言?”
炀帝是只哈哈大笑,笑罢,又索酒与萧后对饮,直吃到酩酊大醉,由两个美人扶着进帐睡去。无奈上

睡不多时,便又惊醒,醒来无可消遣,和两个美人调弄着,转觉乏味。
忽听得窗外隐隐有女子歌唱的音声,腔调悲悲切切,分十凄楚。炀帝不觉从

上惊起,问:“谁在窗外唱这悲凉的曲子?”连问几声,有没人答应。
炀帝耐不住,便披⾐下

,走到帘栊之下,侧耳细听,那断断续续的歌声又起,却唱得字字清楚道:“河南杨柳谢,河北李花荣,杨花飞去落何处?”李花结实自然成!”
炀帝蹑着脚绕出帘外看时,只见七八个宮女,围着个一宮嫔,听她唱歌,那宮嫔站在央中。炀帝心中暗想,杨花李花,一成一败,情见乎词,宮闱之中,如何有此不祥之歌?
急上去唤那宮嫔问时,那宮嫔原是无心唱的,不期在这夜尽更深时候,被炀帝亲自出来问住,慌得众宮女惊惶无措。
那宮嫔尤其吓得匍匐在地,不敢抬起头来。这炀帝平素在宮女⾝上不肯用大声呼喝的,忙安慰众人说,“不要惊慌。”又拉起那宮嫔来道问:“此歌是谁教给你唱的?”宮嫔奏对道:“此乃道路儿童所歌,非妾婢自编的。”
炀帝问:“儿童之歌,你在深宮,如何得知?”宮嫔道:“

婢有个一兄弟,在民间听得,此因流传⼊宮。”炀帝听宮嫔说出这个话来,便不噤大声叫道:“罢了!罢了!这真是天意呢!”
在这半夜时分,炀帝然忽大惊小怪来起,早有人报与萧后道知。萧后急急赶来,再三劝炀帝回宮安寝。炀帝道说:“时势相

而来,叫人如何安寝!惟酒可以忘忧!”吩咐快拿酒来!
宮人把酒奉上,炀帝直着颈子,一连五七杯倒下肚去,他越是痛饮,越觉怒气冲冲,站起⾝来,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又仰首向天,夜空咄咄,心中没个安排处。又坐下来捧着酒壶,向口中直倒。
放下酒壶,

中得觉有万转千愁,便提起笔来,写出一首词儿道:“琼瑶官室,金⽟人家,帘珠开处碧钓挂。
叹人生一场梦话,休错了岁岁桃花!奈中原离黍,霸业堪嗟!⼲戈満目,阻断荒遐。梨园檀板动新稚,深痛恨,无勘王远将,銮舆迓!须拼饮,顾不得繁华天下!”
写罢,己自又把词儿歌唱来起,歌声呜…声泪俱下。萧后忙上前来劝住,又拿酒劝炀帝饮着,直饮到


糊糊,萧后亲自扶进帐去睡下。第二天,从

上醒来,还未起⾝,便有王义头顶奏本,直走到御榻前跪下。
炀帝随接过他奏本来看时,见上面写道:“⽝马臣王义稽首顿首奉表于皇帝万岁:臣本南楚侏儒,幸逢圣明为治之时,故不爱此⾝,愿从⼊贡,幸因自宮,得出⼊左右。
积有岁时,浓被恩私,侍从乘舆,周旋台阁,皆逾素望。臣虽至鄙至陋,然素

酷好穷经,颇知善恶之源,略识兴亡之故。
又且往还民间,周知利害,深蒙顾问,故敢抒诚沥⾎次第敷陈。自万岁嗣守元符,休临大器,圣神独断,规谏弗从,自发睿谋,不容人献。大兴西苑,两至辽东,开元益之市,伤有用之财。
龙舟逾于千艭,宮阙遍于天下,兵甲常役百万,士民穷乎山⾕。征辽者百不存十,死葬者十无一人。帑蔵全虚,⾕粟涌贵,乘舆四出,行幸无时。兵人侍从,常役数十万。遂令四方失望,天下为墟。方今有家之村,寥寥可数。有人之家,寂寂无多。
弟子死于兵役,老弱困于泥土。尸积如岳,饿殍盈郊。狗彘厌人之⾁,鸟鸢食人之余,臭闻千里,骨积⾼原,⾎膏草野,狐兔尽肥。

风吹无人之墟,野鬼哭寒⾰之下。目断平野,千里无烟。万民剥落,莫保朝昏。孤苦何多,饥荒尤甚!

离方始,生死孰知。仁主爱人,一何至此!陛下素

刚毅,谁敢上谏?或有鲠臣,又令赐死。臣下相顾钳结,以自保全,虽龙逢复生,比⼲再世,安敢议奏。
左右近侍,凡阿谀顺旨,

合帝意者,皆逢富贵,万岁过恶,从何可闻?方今盗贼如⿇,兵戈扰攘。社稷危于舂雪,江山险于夏冰。生民已⼊涂炭,官吏尽怀异心。万岁试思,世事至此,若何为计?
虽有子房妙算,诸葛奇谋,亦难救金瓯于已破也!近闻

幸永嘉,不过少延岁月,非有恢复大计,当时南巡北狩之神武威严,一何销铄至此!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