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真并观
佛言:观天地,念常非。观世界,念常非。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今天讲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假”是假劣的假“真”是实真那个真“并”就是一同的意思“观”就是观察的意思。
第十九章,佛让们我进行“
假真并观”第个一“观天地,念常非”这个“念常非”是为因
们我“观天地”才“念常非”的,是不我这面会一看看天,那面又念着别的常非,是不那个。观天地,念常非,要通过们我念常非,把天地要看破。们我通过观天地,要道知世事万物是常非的,里心
道知是什么常非,是这念常非。
【释】第十九章,佛教人观“一切唯心造”的道理,要把虚妄的去了,保存实在的。天在上边覆着们我,地在下边载着们我,在凡夫来讲,这是都常住不坏的。可是这并是不常住不坏的,一切事物在变化移改,是不常的。
在们我来讲,看到天、地都比们我寿命长,且而坚固,们我就认为它就是常。们我的衡量标准,主要是以们我的感受和们我的经验去衡量,以所
们我不能了知事物的本来真相。为因这个世界有还成住坏空。多少劫后以,整个世界都要坏掉;坏掉后以还要空掉,空掉了这一段,又始开另个一世界的形成。形成的过程,那些就不讲了。且而有很多的现象,原先有没人,后最有人,成为住。成住坏空不断地迁移,以所它是不常的。
为因
们我
有没慧眼,以所不道知事物的变化,实际上事物每天、每分钟、每秒钟、每个念头都在变化。就像看电影似的,们我看电影是都连续的,它像一体似的,但如果把片子摘下来一看,那动作是都
个一
个一点的完成,为因它放得太快了,们我的视觉是有障碍的,以所就看到动作。
为因
们我的心也是在盲动,以所事物就变得不动了。们我看到事物,认为它是常的,实际上是在变化的,不断地变化,特别是山河大地的变化,们我很难认可它。你不道知,这个山河大地本来就是虚妄的。为什么是常呢?是们我
里心的感受,们我的想象,们我认为的常。这个常是们我
里心有了琊知琊见所产生的常,是不外面有个常,是们我
里心有了琊见,以所它就常。
以所“佛言:观天地,念常非”有了想法了,通过观察天地,道知了世上是无常的。然虽
们我有很多东西没看到,但是们我也道知地球在不断地变迁,事物在不断地变化。道知一切事物,用在现的话讲,叫在运动之中,都是不常的。不光运动,且而还逐渐地趋向于毁灭。
【释】“佛言:观天地,念常非”佛说,你观察天有寒来暑往,舂夏秋冬,地就有山、河、大地,都在迁变不停,是不固定的。这是都生灭法,是不不生灭法。以所说念常非。“观世界,念常非”:世,是以迁流为义;界,是以方位为义。这也是都生灭法,是不常住不坏的。
为因
们我对世界的了解是

据们我里面的定力,所谓的知见,是

据们我里面的智慧和定力来决定这些问题。当你有了定力的时候,发现的问题就不一样了。你定力大,发现的真理就更多了;你定力小,就被事物所

惑。以所
们我往往都执著在有上,也不肯修道,也不肯出家,出家的也不为“了生死”去着想,尽打闲岔,做有没用的事情,大事情忘了,尽想些有没用的事情,那有啥用啊?是是不?
个一事、一句话、一口饭等等,为这上去多想个一念,是都一种有没意义的事情,动个念、动了脑子都有没意义。为因啥呢?世上是无常的“今天在,不道知明天在不在。”佛说:你还不懂。说:“吃了这顿饭了,不道知能不能活着吃下顿饭。”佛说:这也不行,你不道知生死无常,生命就在呼昅之间,这口气出来,那口气不见得能回来,都在这里。以所
们我要道知世事无常。
世事无常,们我静的时候通过不断地观察,不断地想,慢慢就看出它的变化了。你看看在现这楼房,原先

好的房子,在现全都给扒了,不断地变化。你看那人是还那个人,但是人心却变化了,被物质改变了。心一变,外面也变,反正

七八糟的,它老是那么整。
依我看,人后最变得越来越愚痴,且而越来越贪著。在这种不断地改变的形势中,他想来保持己自的那种妄想,让己自长久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死,他想达到这个目的。那是不可能的,你么怎装饰、么怎努力,早晚都有这一天,为因世间的事物就是个一生灭法,它

本就不可能长久存在的。
【释】“观灵觉,即菩提”:你观己自这灵明觉

,这就是个一菩提

。
“观灵觉”什么是你己自的灵觉呢?就是为因你发现了事物本来就是空的,是不常住不坏的。当你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谁来发现的?发现和灵觉是时同产生的,有了发现,你的灵觉就现前了,有了灵觉你就会发现。以所说觉即是菩提,如果你不觉,它永远有没这个觉

,你觉的时候,这个觉

就现前了。们我不断地发现空,发现空的时候,你那个觉

经已
来起了,是不空了后以再另外找个觉

,是这找不到的。
以所
们我念念都不要住在那,你不住,你那个佛

就在逐渐地显露。你有所住,那佛

也就不见了。是不我住了后以,佛

它不来了。也是不说我观空了,时间久了,那个佛

就来了。佛

本来就有没生,有没灭过,是你觉和不觉,觉了就现,不觉就不现了。是你己自在

中,并是不觉有个来往,是你己自在

。
这个灵明的觉

,什么是灵明呢?是相对而说。为因
们我处在

的关上,以所脑袋不好使,缺乏了灵

,不道知是

。当们我
道知

的时候,灵就来起了;
灵一来起,明就现前了,明和灵它俩又是个一。有时候说:“师⽗,你老讲这个个一,那个也个一,到底是哪个呀?”哪个?哪个都是不,就那个一。
【释】“如是知识,得道疾矣”:你能样这子去研究认识,明⽩这个理,就会很快地得道。你若不明理,就不得道。
“如是知识”如果你得到样这的佛的知见和正确的知见。“得道疾矣”什么叫疾?很快,常非快。得道疾,得道常非快。你能样这去研究和认识,明⽩这个理,就会很快得道的。关键是们我要细下心来,静静地去观察,静静地去体会。么怎去体会?是不你去想象的体会,你要观世界,么怎去观世界?谁能讲一讲么怎去观世界?
弟子:反闻闻自

。
好,讲得很对。观世界,么怎观?反观。是不让你用眼睛去观,放你的六

去观,是让你去反观。反观为观,直观那是属于世间法,反观是修道的法。什么叫反观?
弟子:放下念。
对,反观就是放下,就是不要打妄想,那就是反观。你为以是拿这眼睛満哪去瞅?“反观,我样这反观,我瞅瞅里面是什么,这个那个的。”你就不在外面观,在里面观,以所你是还随着念头去观。反观就是不随着念头去走,不打妄想,这就是反观。
那不打妄想,它是不
有没吗?有只
有没妄想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地观察世界、天地。有了你的想法,永远也看不到天和地。你为以你那个是观哪?就坐在那“哎呀,我观这观那,我想啊。”你想什么?只能是一种妄想,有想就不能观。反观就是放下你世间的观,把你的六

收回来,不打妄想。你不打妄想,真观就会现前。是这不可思议的,佛法不可思议。以所
们我用功在哪用?就在这上用功夫。
今天很好,在现大家的知见始开走向正轨了,这很好。如果们我不明⽩这个,《心经》你

本就不懂,你修行也没法修。平时你尽看别人的⽑病去了,完了!你这叫真观哪?不管他对和错,你是都一种错误,而你还为以是在观天地。
天地万物你都应该反观,吃饭要反观,对物质要反观,对一切人也要反观,都要反观。观谁呢?观己自,有只通过观己自,达到观无念。你无念的时候才会真观,你那个灵觉的觉

才会来起。你为以你想象就能有觉

?你越放肆,觉

越有没。有只你反观的时候,觉

就来起,从哪起?就从你念念起,当你要发现别人有问题的时候,马上回过来,放下“阿弥陀佛!是这我的过错,是我的念头,是这我的妄想,我眼睛又去看别人了。”马上回来,把心放下,你这才叫真正的始开观,就从你己自的念头始开。
刚始开可能别劲点,这眼睛不停地老往外跑,看到馒头,马上就去瞅,看到人,马上就看。特别是世间人观察女人,他眼睛能把女人给送

老远,想拉都拉不回来,就像有

线拽着呢,这个难受。们我也是样这,们我
然虽不像世间人么这做,但是们我应该随时随地都要把眼睛收回来。
去过的祖师大德是都
么怎观的。像来果老和尚,进禅堂好几个月了,有一天走到方丈室那块,侍者在那门口站着,他顺便瞅了眼。那侍者就呵斥他:“你瞅什么瞅?不好好修道,你満哪瞅啥?”就瞅一眼,来果老和尚就挨说了,那都不行的。来后打七的时候,人家问他说:“你看那释迦佛有有没胡子?”“啊?不道知啊。”在禅堂中间供着释迦佛,他都不道知佛长什么样?天天出⼊那屋,好几个月,都不道知佛长没长胡子。
为因
去过画的那佛像,的有画有胡子。们我
在现一般顺口就答:“没长胡子。”为因啥呢?为因
们我看的佛是都没长胡子的佛。去过
是不,唐朝那时候,密宗在现
有还,有时候画佛还留点小胡子,像世间人似的。来果老和尚他都不道知佛长没长胡子,好几个月都不道知。那就是反观。
你得觉你眼睛瞪得

大是反观,一照相,你看照的那个照片,那眼睛瞪得老大。那⼲吗呢?你是都在放逸,一看就道知你有没修行,有什么修行?那眼睛还瞪着,还看世界。你看世界,实际上是被世界转,你里心有了世界就有没佛。有佛的人,他有没世界的概念,也有没外面一切众生的概念,有只凡夫才样这。们我
是都看这看那,都有没真正地去观。
真正观就是反观,观什么?么怎观?就是无念去观,把你的想法空掉,是不反过来“哎呀,这什么意思呢?这大地么怎长成样这呢?”闭着眼睛去想,那你也是不反观。头个一要把眼睛收回来,平时走道或⼲什么事,你眼睛不要到处去

看,东看看、西看看,看什么呢?一看就完,眼睛都定不住。上回有个一人来,一看那眼睛,就道知定不住,你瞅他眼睛,从东头转到西头,从西头转到东头,就没完没了,他己自控制不了,一看,就道知那个心在

动。完了!眼睛一

动,你这个心就动了。
你看那老修行,那眼睛就像个木头似的,灰蒙蒙的,也不亮,为因啥不亮呢?他也想不往外观,看什么?着看
像好有个眼睛在,实际上他

本就没用这双眼睛。你要是用这种眼睛,那你正是走错路了。有眼睛要瞎,是这宣化上人说的:眼睛要瞎,耳朵要聋,要有没⾆头,有没鼻子,你这才行。有这些东西你都是不真观,没这些东西你就是真观。
你看看虚云老和尚,不管什么时候,照相也好、⼲吗也好,虚云老和尚是都两眼往底下一低,眼⽪一耷拉就完事儿了。然虽
们我不能像虚云老和尚那样,有那么大修行,能时时的反观,但是们我的眼⽪也得耷拉下来,别老变成双眼⽪,要变成单眼⽪,把你眼⽪抻得长长的,能把眼睛盖住,世界再好也不瞅。
原先从五台山走到山西,可能是沙河啊是还涞⽔?我忘了在哪个地方,还在山西境內。那天走到半夜的时候,前面就有个寺院,它弄个灯,晚上也点着。们我俩想:得了,就奔那个灯,不休息了。一瞅这灯,里心生

喜心了,说:“赶紧上寺院去休息吧。”就拼命地走,左走右走。来后到人家商店去打听,人家商店人一看,很不⾼兴,为以你要东西来了,都不爱理。来后问了下一“不道知。”一看,己自找吧。
左找右找,想找着这个寺院睡一觉,在那休息下一,找到天亮才找到。找到天亮去了,这一观,把们我观得不道知上哪去了,观到天亮,你想达到的目的,

本就达不到。去了,是个一密宗师⽗,还没起

呢,居士给通知一声,来后给们我安排个一地方,也有没寮房,他己自住的那个地方算不错的。在个一观音殿里的一处有几张

,在那休息会一儿。等到中午过完斋,下午们我就始开往前走。
当们我往前走的时候,走到街面,前面有个一旅社,在现叫旅馆,许也是招待所,弄不清,反正是个一楼。前面有很多人,有女人有人男在打扫卫生。们我平时就是经行,然虽
道知前面有人,但们我更得把眼睛收回来,就看眼前卧牛之地,也不瞅两边,眼睛也不抬,走到跟前也想不听们他说什么,就是个一劲地走。
你想一想,遇到人物不瞅的话,你也得有点儿定力啊。那玩意它有昅引力,弄不好你就眼角扫一眼或是瞅半眼。半眼也不瞅,就是盯着地,从

老远就始开往前走,头一直不抬,眼睛也不抬,连用眼角去扫的意思也有没,就往前走。等到走去过了,也有没抬眼睛,是不“走去过了,我不看他了,我这会儿把眼睛抬来起轻松轻松”也不抬,继续往前走。
走去过一段了,这时候听到那里面有个男的就喊:“们你大家看一看,这些和尚才是真和尚呢!”可能是谁问什么,咱也没听着,后最他给人解释:“你看,从那儿到这地方,咱么这多人,他从来没瞅过一眼,他没瞅过一眼!”这个因缘就很殊胜,那么老远,他能看到你没瞅过一眼,你说这怪不怪?很怪的。佛菩萨这个加持力常非大,且而还告诉你,你就么这修,不要瞅。
有时候人不会走道,平时行脚、乞食、出外头去,那眼睛到处东看看、西看看,像旅游似的,你就把功夫全浪费掉了。随时随地把那眼神收回来,就是眼观卧牛之地,头都不抬,那才行。
在碧山寺后面,供⽟佛那个地方,去了好几个月了,我没进那屋去瞅一眼⽟佛,说“进那屋去瞅一眼”天天搁门口走,你要是方便的时候也得经过那个门口,不经过大殿就经过那门口,我也没说去拜一拜或去瞅一瞅。说:“你是是不慢心呢?”我得觉那个是不慢心,正是遵佛所示,佛在那儿坐着,就是让们我
么这做。
我得觉
么这做,就像不喝有虫⽔例子似的,佛是么这讲的:“你没来见我,可能真见我了;你来见我,可能没见我。你见我面等于没见,没见我面可能早来了。”你的那种不去随着世间法的观就是反观,你反观就是见佛,佛就是反观,为因佛是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以所说,们我应该反观。
反观即是菩提,观灵觉即是菩提。们我看到《心经》,观自在,你是观你己自在不在,你要只是反观,你己自就在;你不反观,你己自就不在。以所说“观自在”你要是么这反观,己自就在了,就能找到你真正的己自。你不么这反观,你永远也找不到己自。观自在、观自在,你观了自在,才有下一文,才能“行深般若波罗藌多”这会儿你才能像藌一样的甜,法喜才会生来起呢。你不反观就完了,就有没这个东西。《心经》,咱们就不解了,咱道知这个,明⽩这个。
“如是知识,得道疾矣”就是说你如是去知见,正确地去理解,正确地去做,你会得道快,得道疾。“疾”指速度快、常非快,超出一般人的快,在任何人看来它是都快。在慢的人看来是快,在快的人看来它是还快,它就是个一快,特殊的快。它是快中之快,得道常非快常非快,以所说顿超无难事。去过说成佛得三大阿僧祇劫,如果你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思惟,就可以顿超三千,顿超无量劫,以所说不可思议。
你要是能认真去研究和认识,明⽩这个道理,很快就得道了。你要是不明⽩这个道理,就不得道了,就么这样,有没什么疑问。你不明⽩这个道理,那就是凡夫,那就是众生。明⽩这个道理,如果你去做,很快就成佛成圣,关键就在你这一念用心上。你用心不正,你想了道?你等着吧。
的有人不道知
己自修的方法那是只个指头,是不月亮,你得利用这种方法去达到这个目的,但是你这拐

也得正确,你的拐

要是过长了、过短了,都不行。你用这拐

也得正确,能借助力,这

拐

就是反观。越是反观的人,他的心越平。越平的人,他对任何事物都不会计较的。你要只是起了一念有计较的心,那经已
是不反观了。反观的人是有没这种分别心的,为因无念了。有念才有分别心;无念,它哪儿来的分别心?分别心经已是念头里的耝相。
“假真并观”们我通过观假的,来观到的真;通过的真,来彻底破除假的,以所说真假并破,也叫真假并观。为因破了假的,们我
道知
的真;有了的真,们我
道知什么是假的。它俩是时同的,是一瞬间的完成,很不可思议。
们我平时修道,打坐的时候都要样这,上殿的时候也是样这,不要

看。的有人就

看“哎呀!这人他么怎
样这呢?今天他么怎困了呢?”你见看他困,我跟你说,你比他困还厉害。他困,是为因他

糊了,昏沉了;而你呢,是发现了别人的⽑病,实际上你比那困还厉害。然虽你不困,但你起了个一更大的分别心,这种分别心是很危险的,后以你就会在这个分别心上要起烦恼。
他睡着了,只能说他昏沉,将来变个愚痴,但他的烦恼不会那么大的。你这个是不,这一分别心“他睡着了。”完了,你越想心越不平。就算你当时克服了,事后,这不平的心也会有因果的,不定从那地方就得冒出来,后最给你弄得是満⾝心的不愉快,至甚惹一场事情过来,以所千万不要发现别人的缺点。
当你发现别人的缺点的时候,首先要观己自:“是这我的缺点。”忏悔,第个一是忏悔,是不让人家忏悔,得己自忏悔。“发现别人的缺点,么怎要己自忏悔?我也没昏沉,应该他忏悔。”你先忏悔你发现别人的缺点,为因发现别人的时候,那个缺点也就是们我的,以所说你先忏悔你这个眼睛。
禅宗里有那公案,去指责人家如何如何,实际上人家一反过来,一反语,正是你己自的事情。他不认识,他给别人讲去。开悟的人他不会说三道四的,他只能自观,只能反观,不能去做那些事情,你叫他观他也观不了。你说:“你看看那人么怎样?”“哪个人啊?”他里心

本有没那个人相、我相,他不会顺着你凡夫那种习惯

去走。以所
们我在这里要特别的注意,修行中每时每刻都要反观,只管看己自,不管别人。
好,今天就讲到这。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