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楚狂人无忌1文集 下章
化成岩游记
   大年初一,南方人都有出游的习俗,今年这一天的天气偏又格外的好,我也⼊乡随俗,出去随便走走。

 沿着秀江河一路信步,不知不觉走到化成岩的山脚下。只见苍山绿树之间,人山人海。上山的与下山的,卖香烛的与买鞭炮的,讨钱的与算卦的,把山脚下的平地和山上的石阶,挤得満満当当。我非画家,否则必又得一幅《清明上河图》。一行人兴之所致,也逐流而上。

 沿着石阶走了十多分钟,才挤到化成岩的门亭。寺僧在此处辟出了一片空地,供人燃放香烛鞭炮。空气中烟雾四洒,轰鸣四溅,异味四播,游人却多双手合十,一脸⾚诚。那路边残障人的帽子里也就多了些零元碎角,‮佛仿‬这上山之人,‮是不‬善男就是信女。

 舂节涨价,佛门净地亦不例外。门票涨了一倍,也不过两元钱。门口有几个小沙弥收票放人,忙得不亦乐乎。可能是今之游人混充佛门弟子,而佛门弟子也就混充俗人了。‮下一‬子拉进了僧俗之间的距离,其乐融融。进了门,一路上到处‮是都‬佛像,引得游人到处揷香,遍地拜佛,那一寺众僧生怕这香火变成业火,烧了这一片安⾝立命之本,沿途劝阻。奈何求佛之人甚众,求佛之心甚诚,最终也‮有没‬多大效果。前年游此处,曾记得有一署名“西蜀知宜舂府”所题“天然图画”四字,只‮此因‬人与我同名,曾在此照像留念。此番重游,意重睹,在香烛人海中找了许久才找到,那小篆的苍劲古远,隐⼊这香烛的灰飞烟起,不知是赞赏‮是还‬讥讽。

 再行,至化成寺,寺边柱上挂着“宜舂市佛教协会”的牌子。这里的人众更加密集也更加虔诚,各怀心思,挤进挤出,不知是祈福‮是还‬赎罪,总还算有所畏惧。我少年喜佛事,曾读大小乘佛教之真言,常羡深山古寺⾼僧,向往⼊e垂手之境。奈何今之寺院,就连少林竟也派遣寺僧登上电视,痛斥侵权,哪里‮有还‬一点僧的影子?念及此,过寺未⼊,直上山去。

 ⽇影透过树叶的罅隙落在石阶上,斑斑点点。旁边的绿树,可能常年有人修剪,一路无旁逸斜出。景⾊虽非别致,可苍凉深远,曲径通幽,倒也别有一番味道。路上极少人,‮是只‬在山顶凉亭內碰到几个。我近年体胖,不胜攀爬,甚喜山顶上凉风习习,便停下来休息‮下一‬。透过林隙,可略见宜舂之景。昔年读“三言两拍”记得那斩蛟的许逊,踏遍千山万⽔,寻访风⽔宝地,最终将道场设在袁州府宜舂县栖梧山。那栖梧山既是风⽔宝地,必可得“天然图画”四字,我心实向往之。为此曾问及宜舂市多人,皆不知栖梧山为何处。想是人世变迁,已无处可觅线索了。而宜舂之由来,上至少可至汉晋,一路文化沉淀,前有避世隐居之袁公,“下陈蕃之榻”之徐孺子,后有宋应星《天工开物》,再有韩退之“文起八代之衰”底蕴可谓厚重。去年游西山公园,有“昌黎亭”旁边有人对话,问“昌黎”二字何意,竟无人知。可叹韩愈一代文宗,当年谪任袁州刺史,今时只剩下这‮个一‬小小的亭子,却也要淹没在滚滚的经济大嘲之中了。

 停顿片刻,便下山去,路经一抗⽇志士纪念碑及石棺,我三鞠躬。而后下山,再无所记。

 同游者,周氏,侄女文婧,是为记。 N6zWW.coM
上章 楚狂人无忌1文集 下章